安全管理网

电厂#7炉泄漏事件分析报告

  
评论: 更新日期:2017年07月14日

1、事件经过
(1)4月21日凌晨,#7炉停运备用。5:00时,运行巡检发现#7炉底部有滴水现象。检查锅炉烟囱未见明显冒白汽;各受热面左右烟温无明显温差。
(2)5:50时,#7炉底部漏水逐步增大成线状,因当时#7机在进行水洗工作,各参数无法比较,且锅炉备用期间未进行任何操作,于是初步判断锅炉存在泄漏,即通知检修人员到场检查、处理。
(3)6:20时,开始对#7炉进行泄压,并执行转检修的相应安措。
(4)6:25时,锅炉检修人员赶到现场,打开烟囱人孔门检查为低压炉上联箱附近泄漏,因处于高位,无法确认具体漏点,即开始在炉内开始搭设脚手架。
(5)15:00时,搭设完成炉内脚手架,开始对泄漏点进行认真检查,发现低压炉第二个联箱第五排受热面靠#7燃机侧第一、二根鳍片管距联箱约150mm处爆裂,因泄漏点周围的空间有限,无法进行补焊处理,经请示领导同意,将其周围的第一排第一、二、三根鳍片管,第二排第一、二根鳍片管,第三排第一、二根鳍片管,第四排第一、二根鳍片管割去部分管段后,对第五排存在泄漏的第一、二根鳍片管进行封堵。在抢修过程中对泄漏点附近的部分受热面管进行了测厚检查,发现第五排第三根减薄严重,一并进行了封堵,抢修工作于22日3:00时结束。上水检查未见漏点,恢复相应安措。
(6)22日3:13时,#7机发启动令,3:22时并网运行,4:18时#9机并网。
2、原因分析
(1)从泄漏受热面管的外壁观察,没有严重的腐蚀现象,临近泄漏点的鳍片基本完整,没有明显的缺损、减薄,所以初步分析认为管束运行年久(已运行12年),长期的内冲刷造成管壁减薄严重(尤其是该部位处于汽水分界段,冲刷最为严重)是鳍片管爆裂的主因,内、外壁腐蚀则为次要原因。
(2)在本次抢修过程中,共测了泄漏点附近13根管束的壁厚,其中12根管的厚度小于2.5(原始壁厚为3.5 mm),最小为1.5mm。管壁减薄对低压炉来讲已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起码是区域性的),是严重影响今后设备可靠性的重大安全隐患。但在2006-2007年度7炉大修过程中未能发现和处理,错失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绝佳机会,以致在大修结束不久即发生泄漏,反映出我们在大修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漏洞,尤其是设备状况的检测与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例如检测项目的制定、检测工艺方案与执行标准的确认、专业间的协调、工作流程的明晰化以及相关岗位职责的明确等等。所以本次泄漏事件绝非简单的设备老化问题,而是诸多管理漏洞下的必然结果。
3、防范措施
(1)责令热机分部在5月25日前提交针对低压炉管壁减薄问题的检测、及处理方案专题报告。
(2)目前电厂设备安全检测管理的现状为偏重于燃机热通道部件,汽机、锅炉的检测也应从检测项目、执行标准、检测方法等各方面均需要规范、完善。
(3)今后的工作中无论是大修还是日常定期检测或事故的检测分析要做好周密计划,而且在实施过程中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及时,为设备的检修与维护提供可靠的依据,使其真正服务于设备故障的分析、设备安全状况的评价。
(4)金属检测是一项特殊工种,具有较为严格的行业规范与要求。电厂专业检测人员必须经相关的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资质后由厂长任命上岗。另外锅炉检修、安技部相关人员也应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了解、掌握该方面技能。
(5)应明确检测工程师的岗位职责与权限。
(6)应明确厂内金属检测工作的执行标准。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