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广州市“10.2”空难事件案例回顾分析

  
评论: 更新日期:2012年12月25日

二、此次空难造成的伤情特点。被劫持的飞机由于着陆后失控连续撞倒地面的电源车及两架飞机后,在空中翻滚再摔在地上,所以死伤人数最多, 超过100人,包括7名机组人员和劫机者当场死亡。被撞击的第一架飞机为空载飞机,飞机上只有1名机组人员,头部受伤。被撞击的第二架飞机旅客已登机完毕,在机翼根部被截断并引起大火,死伤达80多人。致伤原因以撞击伤占多数,除此之外,伴有爆炸伤和烧伤等。飞机相撞造成当场死亡120人,另有8人在送往医院后由于伤势过重,在入院后24小时内死亡。伤员53名。
三、存在问题
(一)“120”难以准确掌握现场伤情的信息,调度派车存在盲目性。事件中,在“120”指挥车没有到达现场之前,伤员等情况无法准确掌握,指挥调度派车有一定的盲目性。共派出救护车35车次,结果有5间医院7车次空诊,既浪费了急救资源,又对城市院前急救工作造成影响。在此事件处置过程中,一市民家中有人自缢来电呼救,因周边的救护车已全部出动,“120”一时难以派出其他救护车抢救,只有嘱其自行想办法送医院。
(二)现场抢救没有严格按规范进行。事件发生后,由于伤员多,救护车又陆续到达现场,参与抢救人多,比较混乱,缺乏统一的检伤分类,没有严格按分类分区救治伤员的程序进行,多数医院以各自的团队参与抢救。当时由于有集中收治的指令,所以将伤员都转送到距机场最近的民航医院,民航医院因此伤员过多不堪负重,以致造成重伤员无法及时抢救,结果大部分伤员需要二次转送分流到其他医院,拖延了一定时间。
四、经验教训
(一)现场必须有统一指挥。突发事件发生后,最先到达现场往往不是指挥车,多数是距离事发现场最近的急救站的救护车。首先到达的救护车上的医务人员,特别是医生,应承担起临时医疗指挥官的作用,马上指挥医务人员对伤员实行检伤分类,组织其他人员参与抢救,并及时向“120”报告现场情况,包括简单的灾情,伤情和伤员数量等。等到现场指挥部成立,才将临时指挥权交给现场的医疗指挥官,由医疗指挥官统一指挥。可是经常会出现的情况是现场谁的官大听谁的,非专业人员指挥专业人员,专业人员之间缺乏统一指挥。
   (二)分区分类救治才能做到有序不乱。大批救援队伍到达,或多台救护车到达现场后,应在现场医疗指挥官的统一指挥下,分成不同的抢救区域抢救伤员。优先救治红色标签的重伤员,再救治黄色标签的次重伤员,合理处理绿色标签的轻伤员,伤员伤情稳定后转送,妥善安置死亡者。上述检伤分类救治程序处置成批伤员是国际公认的现场救援程序,以保证大批的伤员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有效、合理的救治,减少死亡和二次损伤。可是经常出现的情况是救护车到达现场后以各自的团队处置单个或若干个伤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检伤分类,以致造成救治工作混乱。
五、加强应急医疗体系建设,保障城市安全
    近年来,应急医疗体系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的颁布实施,使加强应急体系建设有了法律保证。
    2004年8月,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已经搬迁到新址。该区域日常的院前急救和突发事件的紧急救援等工作发生了变化。例如新白云国际机场从距离市中心8公里,到距离31公里。从周围与多家大型综合性医院接近,到远离市中心到城乡结合部。按照有关条例要求,除加强以民航广州医院为机场应急医疗救援主体的建设外,“120”牵头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签订了应急救援协议书。市卫生局还选定邻近白云机场的两所区属中医院为急救医院,纳入机场区域急救应急网络体系,医院加强创伤外科建设为重点,提高应急救治能力。“120”还定期组织急救网络医院开展急救知识培训。卫生行政部门组织针对包括反劫机在内的综合演练,切实提高急救网络的应急医疗救援能力。
急救医疗网络作为应急体系在保障城市安全中所承担的责任非同寻常。只有不断完善体系建设,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才能形成快速反应、机动性强、常备不懈应急队伍,一旦参与灾难事件的现场救治,就能按照规范进入有序抢救程序。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